
2008年六月台北北美館策劃了建築實驗室(Archi-Lab)這個專題。這個展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思考,認識以及體驗一個建築的故事,一個城市的文章。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天在都市中穿梭,為自己的事業忙碌的同時,在捷運上,公車或是開車時有時間停下來去體驗都市的風情嗎?我們還有機會去改變這個城市,讓它可以漸漸美,而且充滿驚奇的探險城市嗎??還是讓城市只是淪為政客,資本家或是狂熱份子的舞台??
記得在Rem Koolhaas 的第一本著作”Delirious in New York”書中提到的紐約,是充滿驚奇,幻想,夢想,理性,情慾等等表情豐富的城市。他利用紐約的高樓建築充分質疑古典理論中,形式與機能的關係,並獲得廣大迴響。的確,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個性。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可能遭受到文化,軍事,政治或是商議貿易關係,而影響它體現出來的形式。舉例來說,義大利的威尼斯,在中世紀時是商業交易重鎮,自然基於地理以及商旅因素影響形成古典的城市風格。這種城市的尺度非常人性化,並依照古典理論所規劃。另外以紐約為例,因為 18、19世紀身受殖民文化,以及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在一個曼哈頓島上竟然充滿各式各樣的文化以及獨特的生活方式。從中央公園,以及Riverside Park的設計方式可以體會出,19世紀的設計師已經預見—曼哈頓即將變成世界級的大城市,所有的機能一應俱全。再來看20、21世紀的新興城市—中國的上海、北京,以及中東的杜拜等,它們又展現另外一層的城市意象。它們的共同特色是資本密集,建築形式多元,以及城市意象行銷。但是杜拜它的誕生,與中國的上海,北京,甚至與台北,東京,大阪等城市,在基礎條件以及發展模式有著迥然不同的路線。杜拜,在某些程度上與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非常相似,又好比迪士尼樂園一般,販賣的是一種”烏托邦意象”,也就是滿足現代人在生活層次,以及休閒層次上的奢華。
我們都知道都市是建築的集合體,更是思想、文化,該代思潮的總成。因此,趁著北美館建築實驗室這個機會,以及筆者在紐約留學時有幸到杜拜這地方參與建築設計提案的省思,陳述杜拜這個城市獨特的性格。同時,也利用這機會尋找台灣城市在國際舞台的機會與潛力。
杜拜基本上在20世紀是個一片荒蕪的國家,除了沙漠和石油。在面對石油經濟的前提下,這些中東王室決定放手一博,將杜拜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夢想城市,並將這種城市意象行銷全世界,吸引許多投資客、觀光客、地產商等前往探索並消費。台灣的城市,基本上從過去已經轉型成服務密集,以科技,金融,服務以及觀光為主。與杜拜這個城市相似的是,台灣也是强力主打城市行銷,需要藉由城市意象的傳達,來達成行銷的目的。兩個城市不同的經驗是,杜拜透過高科技衛星影像技術以及視覺化(Visualization)的效果,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風采絕華,花枝招展的摩天大樓以及享受的旅遊,消費,觀光經驗,甚至私人寓所的奢華享受。杜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了當初20世紀某些建築師,例如可布(Corbusier)提倡的都市理想國,烏托邦的境界,完全可以依照計劃去實現建築願景,沒有歷史、文化的羈絆,都市的紋理,涵構,地景線索等等。
我想台灣可以借鏡的,是杜拜的城市行銷經驗。透過建築物的表情,以及適當的政策引導,以及募集資金以打造優而美的台灣特色城市。因此,筆者先對中東,以及杜拜這個城市的背景詳細的剖析,在針對某些獨特的城市規劃,以及杜拜另類建築設計案,做案例的介紹,並回歸到台灣城市的建設潛力上。
杜拜—一個事實,幻想以及虛構的新興城市
杜拜這個新興城市中,幾乎所有的建築設計方案皆以創新以及自由發揮著稱。雖然在杜拜這個城市並沒有某種特定的建築流行趨勢,但明顯的是消費主義為導向的情勢曾刻意將當地的元素(文化,地域,人文風情等等)轉化成某種該地區文化特色的圖騰,表現在建築以及城市規劃概念中。有些建築物故意以中東地區歷史元素來設計,但是這樣的情形在筆者看來,是缺乏設計技巧以及造成某些群聚效應。在中東這個地區,基本的設計策略中融合了通風塔概念以及誘導式設計觀念,以及利用隔柵結構作為建築立面語彙的元素(一方面保有使用者的隱私,同時對建築室內舒適環境的改善)。這些建築設計的手法無非是節省建築空調耗能,但許多的設計者忽略了該設計適的原則以及潛力,一味的將通風塔,隔柵結構等元素大量運用在高層辦公建築,博物館,加油站,甚至一般的住宅等。一旦我們聲稱該地區的建築物應具備該地區的特色時,很明顯的我們可能不自覺將該區域適用的建築設計省能方式,一貫的運用在各種各樣的建築中,並且符合當地的建築涵構,都市紋理等等。一個具體的案例為杜拜的帆船飯店,它傳承了阿拉伯和它的鄰近國家票選出來的建築圖騰—帆船,象徵航向新世界,新未來。
過去杜拜歷史中仍以提供多種民族的跨國交易平台來吸引其他國的參與,讓各國互蒙其利,如同過去歷史的資料顯示,杜拜吸引各地區民族交易的前提是政府的自由的交易政策。而現在世界各國投資人均被杜拜充裕的廉價勞工以及彈性的行政規定所吸引,紛紛前來尋找新世界樂園。這當中政府部門(王室)佔了開發主導的地位,鮮少私人的機構或團體參與其中。
當面對這種快速的變遷,當地的居民很難察覺到或是意識到波灣,中東這地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持續的變化造成該地區無法均質化的現象。這種趨勢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在瘋狂的新解放主義中害怕的奔跑;而另一個就是停止不動而聲稱這一切的變化無法阻擋。上述兩種說法絕無法解釋或者是促進杜拜這個地區在這波新興投資浪潮侵襲下的變化。這樣的結果已經非常明顯,由地產的投資報酬和飯店的住房率來看,短期的商業利益已經達成;但同時間長遠的環境破壞卻已在同時間造成。
杜拜—一個全方位實驗的場所
一、加速中的都市主義
許多新建築已陸續的在杜拜發展起來,最為人知的就是高層建築,它們象徵著與世界潮流不論在流行趨勢,文化影響以及商業交易的同步。這種外來的影響力遠大於當地的社群,地域文化以及本土性。因此,杜拜這個地區的迅速發展與身處的地理位置似乎無關,展現了全球化文化洗禮的一面。在這種情形下,一帖有關尋找自我風格的良方是必須的,如同一部超現實機器生產出子我特色的產品,並賦予該產品鮮明的商業形象。建築亦然,建築物應該具備自明性並利用全群聚的效用來指出建築倫理的真、善、美。在一片荒無的沙漠中,任何事情都可以實現而且任何事務都是新奇的。這樣的一個條件讓我們回想到20世紀的現代主義者對烏托邦的憧憬,他們在烏托邦中尋找現代建築的關聯性以及擘劃未來的生活模式。這片沙漠,並不是如同我們在新聞影片中看到19世紀的那片殺戮戰場,而是成熟老練的現代化建設。在這片沙漠的海市蜃樓,是一個新的都市的空間的體驗,但風格卻不像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一般。杜拜,這個全球的城市,是由草稿紙上興建出來的,完全按照現代理想的建設模式,是都市設計師,建築師,投房地產資者的的天堂。這片土地上,乾淨、清新,新奇等特色除了少許的不規則的破壞。購買建築物就如同購買商品一般,而生活在其中就如同選擇你可以負擔得起的生活模式。
如同其他新興城市一般,杜拜在發展初期並沒有自身的特色或自明性,以及層次。建築物們都是脫離並獨立的配置,僅有一些社群建築在出入口設置門的意向。這種矛盾的建築特色前提下,吸引許多上流社會人士紛紛前來此地尋找它的居所。午夜時分,這個城市已脫離傳統沙漠的意象,以及21世紀摩天大樓基地的興建場所。導覽整個波斯灣可以體會整體的燈光的視覺效果,一種不可言諭的感覺在視覺與內心中不斷擺盪著。整個城市的風貌盡收在片迷人的海灣。頓時我們體認到這樣的都市風貌可以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並不限定於杜拜。這樣城市的規劃前提下,並須視土地足夠大,而且建築基地的規劃是獨特的,可以承諾未來興建的可能性並可以容納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顧問、商人、勞工、定居的人..等等。他們前來這片土地的挑戰以及願景都是—新奇。這種快速的都市主義式前所未見的,而且都市的成長曲線式快速的而且有效的。杜拜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實驗場所,而且完成許多巨大且重要的巨型建築物。這樣的建築設計症候群同樣的也發生在世界其他的角落。杜拜已經變成一個理想的都市化案例。我們可以從中閱讀,批判,並尋找新的設計策略。
二、建構一個旅遊的天堂
杜拜的繁榮全仰仗外來的消費主義,換句話說,杜拜這個城市早期以及現在的興起可以說是拜交易所賜。每個地產建築案,或是商業投資案全都指向消費主義,如此這樣的城市被設計為一個販賣阿拉伯世界的意象,亞洲的,東方的甚至是世界的一種全方位消費包裝。旅遊結合觀光消費讓許多的中產階級將他們的休閒,度假以及生活品味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情形也要歸功於現代化事務的處理效率,讓我們擁有更多的休閒時光,可以量身訂做客制化的旅遊行程,杜拜就是在這種觀念下打造出來的新天堂樂園。
飛到杜拜,你可以見識到一個全新打造21世紀的新都市主義樂園,充斥的如同人工義肢般的摩登建築(因這裡的建築物因消費資本主義的而興建,並沒有反應當地的社會文化等如同內部基因的元素,故稱人工義肢建築)。遊客們甚至不需要另外搭乘交通工具到其他荒無的小島,享受私密的沙灘以及相關的沙灘設施。在杜拜的海灘,你所需要的旅遊情境,已經準備好了,只需要選擇你個人所喜好的。就杜拜的城市規劃而言,這是一個完全展開式的平面規劃。展開式的平面,能夠簡單的用數學中加法去增加這個城市所需要機能,而且興建出地標型(Iconic)的建築物。相較於威尼斯的Lido以及佛羅里達的 Key West 這兩個城市,杜拜提供的城市安全更加有保障,而且你所需要的奢華,獨特性,隱密性等等卻不打折扣。
Briavel Holcomb 在他的作品”Marketing Cities for Tourism”(1999)指出,在遊客的國度裡重點是消費者而不是消費的物品。因為消費的物品往往在消費者看到前早已售出。因此,如何將觀光客或消費者帶到你預設城市行銷的地點遠比傳統觀念中銷售的物品要如何擺設,同質性商品要如何分配等議題要來的重要的多。換句話說,如何創造行銷的意象,如何創造生動活潑的廣告說辭以及如何選擇具有創造性的市場行銷者—變成是因引觀光客賣點的關鍵。
杜拜這個城市的發展幾何模式,就如同爬藤類植物一般,一開始由一小個地區,置入一些地標型建築物(Iconic Buildings)。慢慢的從平面的拓展,到垂直立體三維的城市形象。漸漸的,許多世界的地產商,投資專家等爭相進駐,全力打造一個始於新世代旅遊休閒的樂園。遊客們被杜拜這種真實的,異國風情的經驗所吸引,紛紛來到這片樂園。有些人抱著開眼界的心態,有些是逃避,有些則是增加見聞等來到杜拜,在這裡留下”類似的”消費經驗。而杜拜也如同世界其他城市一樣,因為大量的旅遊消費主義再而產生互動,不斷的修正重整建構,以打造更優質的消費環境。現代的休閒旅遊概念可以追溯到1930s年代,那時法國的一些勞工第一次有權利享有十二天的休假補助。而今日現代的旅遊已經變成全方位的生活經驗,這樣的經驗重建了現代休閒旅遊城市的藍圖。旅遊經驗的轉變,於是由18世紀追求異國風情的地域文化經驗,在21世紀的旅遊模式轉換成追求與自身國家熟悉的空間經驗以及城市經驗。現代的遊客們試圖在杜拜這個奇怪的城市尋找他的熟悉的生活經驗。而這種情形勢必造成基礎的旅遊設施以及巨大複雜的複合式建築物(旅館+公寓+電影院+展場+購物中心…等等)群聚在一起。這樣的前提下,建築與景觀設計必須融合成單一的系統,由整體的空間規劃與視覺經驗構成。
大量的旅遊主義必須建構在空間經驗,生活經驗的熟悉度上。儘管過去經驗告訴我們在異國要找到自己生活熟悉的經驗是非常不易的,但在許多跨國企業的推波助瀾下,連鎖速食店,時尚精品,甚至餐廳以及旅館等都可以在自己國家以外的世界學找到,也因此進一步促進全球漫遊旅行的廣大市場。大量的旅遊主義同時也像大眾傳播媒體,而傳媒的誘因是這整個過程是可以參與的而且是套裝好的概念。Siegfired Kracauer 在1925年他的論文”travel and distance”中提到許多旅客在那個年代就從許多的雜誌中了解國外旅行的相關資訊。而現在拜網際網路之賜,任何人或多或少皆可以從媒體,網路以及報章雜誌去了解即將前往的旅遊聖地,對該地的都市,建築等空間經驗,熟悉度的建立。這同時也反映出現代的科技對杜拜這個旅遊新興城市的資訊可及性的效率。
從機場到巴士,再到下榻的五星級旅館,整個旅遊的套裝行程如同將遊客包缚在蠶寶寶的俑裡面。無論是在購物中心或是旅館,整個過程皆不如想下中中東世界的可怕,而全球數百萬人卻已悄悄的完成他們的杜拜天堂之旅。
杜拜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一般當地的住宅建築模式語彙與休閒度假的住宿旅館建築語彙沒有太多的差異,住宅彼此間在建築計劃上趨向保守而且沒有太多的差異。同時,太多的地景與海景規劃皆出自於設計師之手,幾乎無法分辨人造的或是自然的部分。新建造的人工海灣拓展了1500公里的人造海岸線,這裡是另一個充滿冒險與娛樂的天堂。不論是世界那個部分,無論在哪個時空建築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國際語言以及國際觀點的視野充斥在個充滿異國風情的中東城市。也許,在現在這階段,當許多的建設都已經完成到一階段時,回頭檢視當初所謂杜拜式的異國風情,以及反問這些新興的建築物是如何相對於杜拜這個原始中東地域產生自身的識別性,我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異國風情這個空間情境的定義是由全球旅遊主義以及當地的文化政策產生出來的。
這種情形就如同迪士尼樂園一樣。迪士樂園提供我們一個想像的王國,在迪士尼樂園中,一切事物皆是虛構的,走出迪士尼樂園就又回到現實的懷抱。這種角色扮演的國度,不只在迪士尼,也出現在杜拜,以及西方世界許多的角落。而建築物,都市規劃等課題以隨著這個虛構的國度而找到自身的定位。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架構在自身潛在的”幻想”國度,抑或是我們設定好人生的角色,場景,在一幕幕的歷程中實現心中的”夢想”藍圖。兩者某種程度來說皆是真實的,我們同時也在尋找建築中的圖騰,建築的象徵。例如:迪士尼樂園或是拉斯維加斯,在某種邏輯上來說皆是外來客心目中的建築圖騰。
三、意象的傳達
建築可以作為一種符號表徵來詮釋經濟發展,國家在全球化進步的軌跡以及國際上的經濟競爭。在1990年代前半世紀,亞洲的一些國家爭相投資興建摩天大樓,目的是藉由此舉找到他們國家在世界舞台的位置及地位。相對的中東以及波斯灣週邊國家卻因為廣大無邊的土地以及投資規劃時程而延宕了他們國家摩天大樓興建的速度。但是現在,之前的阻礙因素不在,杜拜趁著這波國際投資浪潮,大舉興建數百座摩天現代化大樓。全球大的建築公司以及事務所均在杜拜找到他們的市場。跨國整合的一貫作業服務,使整個建築作業流程兼顧速度以及品質。例如:在紐約完成建築物的外觀意象設計以及細部的設計施工要求,將建築圖面生產部分由外包到孟買處理,幾天後再將已完成文件交到杜拜的專案經理手上去執行。帷慕牆便變成某種標準的建築語彙並因為全球專業分工而使處理的速度倍增。更重要的是快速的即時影像傳輸使地產公司能夠透過網際網路完成許多交易。杜拜的成功要歸咎於持續不斷的網路,通訊等基礎建設。這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意象傳輸的國家。
都市主義在阿拉伯世界已經成為有趣的慣例。伊斯蘭在中世紀的時候已慢慢形成並發展新的藝術風格,並且反映在都市規劃以及建築風格上。城市變成一種新的幾何形式產生機器,而城市文化本身在這段期間扮演一個重要的因素。這是一段都市自明性形成的重要時間而且成熟的發展出屬於伊斯蘭的城市美學。這樣的傳統都市美學自中世紀一路傳承下來,在都市新開發大片的土地上運用繼承的伊斯蘭都市美學創造現代的阿拉伯都市。
在伊斯蘭世界美學原則的統合已變成一種設計上的教條,也就是國際式樣的美學標準已經在該地成為主流。因此,標準化制式化的東方風格城市形成的藍色圓拱屋頂以及細長的立面線條在某種基礎上已成為標準。這種設計的標準已超越文化還有語言的形式。裝飾文字的緞帶變成一種新的美學特徵,縱使這是一個複雜工藝品的裝飾案例,這種裝飾美學已經輸出,甚至應用到西方的世界;這種異國風情式的意象,已經被富有的歐洲人從物品中輸出到西方世界。不過說到底阿拉伯世界的都市形式以及都市美學,是統一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
不過,在文化上這種基於迫切的統一與擴張目前正在改變。快速的建築意象傳達已經變成市場行銷的重要一環。”天空”已變成衛星都市主義重要的媒介。透過軍事衛星科技已經將將廣大的土地,沙漠,水域變成令人驚艷的全方位消費主義都市。衛星科技以及軍事探測技術將杜拜這個地方變成電視轉播的主角並且如同明星影像般令人心動的地產廣告,吸引著大量的遊客爭先前往。同時,衛星的影像對未完成的建築物以及都市規劃亦給予人一種發展潛力無窮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衛星遙測的科技用來監控野生動物的發展情形,水文地理的變化已經變成一種全球的標準科技用以監控工程的進行,傳達旅遊廣告等項目。杜拜以及阿拉伯軍事實驗室,目前均使用瑞士公司的高解析度影像技術監控建築工程的進度,美國同時也運用全球軍事衛星的高解析度的衛星照相技術來了解整個杜拜及中東的發展情形。杜拜,一個全新的全球新興城市已經形成。杜拜的都市的意象在發展的同時已經傳達給全世界,所以無需驚訝杜拜位於Jumeirah Palm Island私人豪宅在公開銷售短短十五天內,已經銷售一空。事實證明了影像/意象的傳達遠勝於事實。畢竟,70000個 Jumeirah Palm Island 的豪宅主人將在屬於自己的奢華社群裡並存在google的衛星影像中。
RAK—Ras Al Khaimah,在地理位置上同樣位於中東地區,但是在城市發展上未達到杜拜Dubai 或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水平。在這個國家發展城市有它迫切的理由—土地的稀有化而且需要容納最大可能的人口數。在這個城市中提供工作,生活,休閒..等等都市機能。隨著工業化的結果,以及財富的累積,讓這個城市有機會慢慢拆除傳統、老舊的建築物以及相關設施。同時,人們多樣化活動的整合規劃思維取代了傳統都市水平分區(Zoning)的方式,都市活動的集中取代擴散的活動,而且都市整體居住形貌取代了獨棟住宅私人庭園的規劃方式。這些目的企圖改變人們對傳統富有居住生活的城市印象。
簡單的說,RAK在城市規劃上,企圖克服傳統城市的痛苦,並將20世紀的城市觀念提升成反城市的規劃方式。反城市(Anti-city) 的規劃理念是基於在大片的沙漠中,要創造大面的綠地,森林等,以及維持生態,水循環等等需要好費許多的資源,物力,人力等等;相較於傳統規劃方式,大片的私人庭園,廣大的都市綠地,開放空間等等,這些奢侈的空間規劃方式並不能應用在RAK這個氣候極端的國家。
RAK 面對這種窘境,在競爭對手杜拜Dubai 以及阿拉伯UAE 等在城市發展競賽下,如同位於一條十字路口面臨何去何從。但這種情況反而創造出一種規劃奇蹟,在Gateway Development 這個規劃案中,在4公里見方(4X4)的土地上,規劃的城市容納了15萬的人口,外圈提供高密度的住宅及商業機能,內圈則屬於低密的住宅以及休閒設施,同時將大型貿易展覽中心,會議中心,國際商務中心,飯店等置於城邦之外,企圖打造一個新世紀的城市。
城市行銷—波斯灣的城市品牌經驗
從上述杜拜的城市發展以及RAK有限資源的城市規劃的經驗中,我們不難嗅出當中的一些信息,我們發現商場上的品牌、行銷等概念其實已經置身其中。下面筆者想談一下波斯灣城市的品牌概念。
自從1980年代後期石油(黑金)企業以及相關產業,在波灣地區成功的發展後,已經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到中東地區發展,那時候的中東地區,非常歡迎西方世界的一切,因為西方世界在他們心目中的定位等同於專業。但這個觀念在1990s年代後已經稍稍轉變,更在2001年美國紐約911恐怖攻擊事件中徹底的改變。阿拉伯世界的人開始反省以及承認全球化的價值以及重要性,而且這股力量也讓他們感受切地想要尋找在他們這個地區的區域文化以及文化特色或文化識別性。當一個公司在發展他們的品牌時,必須非常謹慎的去發覺其中細微差距。必須使用西方世界中所謂品牌的專業,但是仍需反應阿拉伯世界的意象,一個屬於阿拉伯的核心價值。同時,在創造一個新的品牌時,並不像西方世界純粹為這個產品命名而已,如同英文單字每個單字的自身意義(horizon,concept,fine,soft等等)。
在這裡的品牌經驗,可從費者以及觀光客,當地人的喜好得知品牌生存法則。同時,全球政經情勢發展讓該地區也要有屬於自己的區域品牌。例如,911事件後,大量的中東反美情緒,使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國家抵制美國商品,並且重新尋找自身文化定位。舉例來說,西方世界的可口可樂Coca Cola,在阿拉伯世界成了另一種受歡迎的飲料Mecca Cola。不僅是區域文化力求獨特,在波斯灣這些國家中,也力求個別獨特性,例如:杜拜、科威特、卡達等均在尋找自身特色。這種型況如同前陣子台灣個別縣市的城市創造不同的城鄉特色一般,只是台灣尚未摸索如何與世界接軌,將品牌經驗成功的行銷出去。
杜拜城市—建築品牌省思
當人們談到某地區的傳統建築比如說中東,就想到圓拱頂,幾何造型的伊斯蘭符號。的確,不論是傳統建築或是地區特色建築均屬於既存的建築印象。同時,我們也知道建築像一面鏡子,反映了當代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以及設計的趨勢。因此利用新的技術科技,新的建材,以及西方世界帶入的新觀念、新思潮,創造當代的中東建築時,這樣的建築形式以及語言同樣也代表中東的城市以及建築品牌形象。如同香港的九龍灣一般,許多世界的建築師爭相在港灣上建立一棟代表性的建築。在中東地區,我們發現整合建築與整合品牌視同一件事;換句話說,整合都市主義以及市場行銷的規則在中東這地區創造一個優質的場所。在中東這個地方,杜拜的城市規劃不單只是發地產發展商的事情,更是政府的事情。杜拜的政府對於城市規劃及城市行銷的經驗給予全力的支持及肯定是前所未見的,因此杜拜的成功經驗能夠散佈在全世界。
在杜拜的波斯灣,許多前衛,高科技大樓聳立在波斯灣上,建築造型花樣相當多變,如同新理想國一般。從某個角度來說,杜拜是西方前衛主義的墳墓一樣,但也因為這個原因讓建築有一個重生的機會。換句話說,在眾多的建築造型為背景下,如何創造出非常獨特且非常醒目卻不失典雅的建築,成為一種品牌行銷的省思。以AMO為例,他們在杜拜提出了建築極簡主義,利用現在的工程科技,創造省能,環保以及高科技的辦公大樓。這棟大樓與都市紋理,函構(Context),歷史等完全脫節。這棟大樓投入許多心血在創新上面,追求的是工程科技水平的領先,並非一味追求建築造型變化。如此理念下創造出機能性非常強烈的,而且持續24小時運轉的建築。如此的觀念直接挑戰傳統的建築觀,並且將建築與品牌緊密的融合在起,變成建築品牌行銷成功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