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六月台北北美館策劃了建築實驗室(Archi-Lab)這個專題。這個展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思考、認識以及體驗有關城市、建築以及品牌行銷的議題。關於建築的故事以及城市的傳奇文章。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天在都市中穿梭,為自己的事業忙碌的同時,在捷運、公車上或是開車時,有時間停下來去體驗都市的風情嗎?我們還有機會去改變這個城市,讓它可以變得更美,而且充滿驚奇的探險城市嗎?還是讓城市只是淪為政客,資本家或是狂熱份子的舞台?
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個性。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可能因文化、軍事、政治或是商業貿易關係,而影響它體現的形式。
例如,義大利的威尼斯,在中世紀時是商業交易重鎮,基於地理以及商旅因素影響,形成古典的城市風格。這種城市的尺度非常人性化,並且依照古典理論所規劃。(註:所謂古典城市理論包含圖底理論,場所理論以及連接理論等,這些理論乃基於當時人們對於建築,城市空間的需求而產生,在封閉的區域內創造和諧的城市空間。)
再看20、21世紀的新興城市──中國的上海、北京,以及中東的杜拜等,它們展現另外一層的城市意象。它們的共同特色是資本密集、建築形式多元以及重視城市意象行銷。
然而,杜拜它的誕生,與中國的上海、北京,甚至與台北、東京、大阪等城市,在基礎條件以及發展模式上,又有著迥然不同的路線。杜拜在某些程度上,與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非常相似,又好比迪士尼樂園一般,販賣的是一種”烏托邦意象”,滿足現代人在生活層次以及休閒層次上的奢華慾望。
都市是建築的集合體,更是思想、文化,時代思潮的總成。筆者在紐約留學時,有幸到杜拜參與建築設計提案,藉此審視杜拜城市的獨特性格。同時,在杜拜之旅過程中反觀台灣城市在國際舞台的機會與潛力。
自從1980後期石油(黑金)企業以及相關產業,在波灣地區成功的發展後,已經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到中東地區發展,那時候的中東地區非常歡迎西方世界的一切,因為西方世界在他們心目中的定位等同於專業。
但這個觀念在1990年代後,已經稍稍轉變,更在2001年美國紐約911恐怖攻擊事件中徹底的改變。阿拉伯世界的人開始反省以及承認全球化的價值及重要性,而且這股力量也讓他們迫切地想要尋找他們這個地區的區域文化以及文化特色或文化識別性。
舉例來說,在中東Za’tar wi Zait這個國家,漢堡王(Burger King)在當地設計顧問的建議下,取代了美國Burger King原本的註冊商標圖案,並且在一年內迅速擴張,成為該國家最成功的速食連鎖店之一。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中東地區在區域文化上的覺醒,這種轉變深深影響設計產業以及商業市場在操作有關品牌以及行銷問題時思考的面向。
在這裡的品牌經驗,可以從消費者以及觀光客和當地人的喜好得知品牌生存法則。同時,全球政經情勢發展讓該地區也要有屬於自己的區域品牌。例如,911事件後,大量的中東反美情緒,使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國家抵制美國商品,並且重新尋找自身文化定位。舉例來說,西方世界的可口可樂Coca Cola,在阿拉伯世界成了另一種受歡迎的飲料Mecca Cola。
不僅是區域文化力求獨特,在波斯灣這些國家也力求個別的獨特性,例如:杜拜、科威特、卡達等均在尋找自身的特色。這種情況如同前陣子台灣個別縣市的城市創造不同的城鄉特色一般,只是台灣尚未摸索如何與世界接軌,將城市經驗成功的行銷出去。
一、加速中的都市主義(祝)都市主義透過集體建築(都市集體形貌)的方式指的是滿足人類所以機能,考量生態、環保、節能、永續等等並創造城市空間)
許多新建築已陸續在杜拜發展起來,最為人知的就是高層建築,它們象徵著與世界潮流不論在流行趨勢、文化影響以及商業交易的同步。這種外來的影響力遠大於當地的社群、地域文化以及本土性,展現了全球化文化洗禮的一面。
在一片荒蕪的沙漠中,任何事情都可以實現而且任何事物都是新奇的。這樣的條件讓我們回想到20世紀的現代主義者對烏托邦的憧憬,他們在烏托邦中尋找現代建築的關聯性以及擘劃未來的生活模式。這片沙漠,並不是如同我們在新聞影片中看到19世紀的那片殺戮戰場,而是成熟老練的現代化建設。在這片沙漠的海市蜃樓,是一種新的都市空間的體驗,但風格卻不像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一般。
這個城市已脫離傳統沙漠的意象,是21世紀摩天大樓基地的興建場所。午夜時分,整個波斯灣充分展現燈光的視覺效果,一種不可言喻的感覺在視覺與內心中不斷擺盪著。整個城市的風貌盡收在一片迷人的海灣。頓時我們體認到這樣的都市風貌可以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並不限定於杜拜。
這樣的城市規劃,前提是土地必須足夠大,而且建築基地的規劃是獨特的,可以承諾未來興建的可能性,並且可以容納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顧問、商人、勞工、定居的人等等。他們前來這片土地的挑戰以及願景都是——新奇。
杜拜這種快速的都市主義是前所未見的,而且都市的成長曲線是快速的而且有效的。杜拜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實驗場所,而且完成許多巨大且重要的巨型建築物。令人驚訝的是,杜拜這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模式已經完全捉住新世紀的脈動:全球化、科技腳步在影像以及溝通的突飛猛進、巨額的投資以及大量湧進的遊客。
這樣的建築設計症候群同樣也發生在世界其他的角落。杜拜已經變成一個理想的都市化案例。我們可以從中閱讀、批判,並尋找新的設計策略。
二、建構一個旅遊的天堂
杜拜的繁榮全仰仗外來的消費主義,換句話說,杜拜這個城市早期以及現在的興起可以說皆是拜交易所賜。每個地產建築案或是商業投資案全都指向消費主義,這樣的城市被設計為販賣阿拉伯世界的意象,亞洲的、東方的甚至是世界的一種全方位消費包裝。
飛到杜拜,你可以見識到一個全新打造21世紀的新都市主義樂園,充斥的如同人工義肢般的摩登建築(這裡的建築物因消費資本主義的而興建,並沒有反映當地的社會文化等如同內部基因的元素,故稱「人工義肢建築」)。遊客們甚至不需要另外搭乘交通工具到其他荒蕪的小島,享受私密的沙灘以及相關的沙灘設施。在杜拜的海灘,你所需要的旅遊情境,已經準備好了,只需要選擇你個人所喜好的。
就杜拜的城市規劃而言,這是一個完全展開式的平面規劃。展開式的平面,能夠簡單的用數學中的加法去增加這個城市所需要的機能,而且興建出地標型(Iconic)的建築物。相較於威尼斯的Lido以及佛羅里達的 Key West 這兩個城市,杜拜提供的城市安全更加有保障,而且你所需要的奢華、獨特性、隱密性等等卻不打折扣。
杜拜這個城市的發展幾何模式,就如同爬藤類植物一般,一開始由一小個地區,置入一些地標型建築物(Iconic Buildings)。慢慢的,從平面的拓展,到垂直立體三維的城市形象。漸漸的,許多世界的地產商、投資專家等爭相進駐,全力打造一個始於新世代旅遊休閒的樂園。
現代的休閒旅遊概念可以追溯到1930s年代,那時法國的一些勞工第一次有權利享有十二天的休假補助。今日現代的旅遊已經變成全方位的生活經驗,這樣的經驗重建了現代休閒旅遊城市的藍圖。旅遊經驗的轉變,於是由18世紀追求異國風情的地域文化經驗,在21世紀的旅遊模式轉換成追求與自身國家熟悉的空間經驗以及城市經驗。
現代遊客試圖在杜拜這個奇怪的城市尋找他熟悉的生活經驗。這種情形勢必造成基礎的旅遊設施以及巨大複雜的複合式建築物(旅館+公寓+電影院+展場+購物中心等等)群聚在一起。這樣的前提下,建築與景觀設計必須融合成單一的系統,由整體的空間規劃與視覺經驗構成。
從機場到巴士,再到下榻的五星級旅館,整個旅遊的套裝行程將遊客包缚在蠶寶寶的蛹裡面。無論是在購物中心或是旅館,整個過程皆不如想像中中東世界的可怕,全球數百萬人已悄悄的完成他們的杜拜天堂之旅。
我們可以發現國際語言以及國際觀點的視野充斥在每個充滿異國風情的中東城市。也許,在現在這個階段,許多的建設都已經完成到某一階段時,回頭檢視當初所謂杜拜式的異國風情,以及反問這些新興的建築物是如何相對於杜拜這個原始中東地域產生自身的識別性,我們發現原來異國風情──這個空間情境的定義,是由全球旅遊主義以及當地的文化政策產生出來的。
這種情形就如同迪士尼樂園一樣。迪士樂園提供我們一個想像的王國,在迪士尼樂園中,一切事物皆是虛構的,走出迪士尼樂園就又回到現實的懷抱。這種角色扮演的國度,不只在迪士尼,也出現在杜拜以及西方世界許多的角落。而建築物、都市規劃等課題隨著這個虛構的國度而找到自身的定位。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架構在自身潛在的”幻想”國度,抑或是我們設定好的人生角色、場景,在一幕幕的歷程中,實現心中的”夢想”藍圖。兩者某種程度來說,皆是真實的;而我們同時也在尋找建築的圖騰,建築的象徵。例如:迪士尼樂園或是拉斯維加斯,在某種邏輯上來說,皆是外來客中心目中的建築圖騰。
的確,在杜拜充斥許多虛構的、人造的生活情境、都市經驗以及異國情調;在那裡,你可以盡情的享有屬於自己夢想中的生活、娛樂、休閒方式,這種種形成一股強大而致命的吸引力,吸引全球許多旅客們,中產階級到那邊圓夢。
三、意象的傳達
建築可以作為是一種符號表徵,詮釋經濟發展、國家在全球化進步的軌跡以及國際上的經濟競爭。
在1990年代前半世紀,亞洲的一些國家爭相投資興建摩天大樓,目的是藉由此舉找到他們國家在世界舞台的位置及地位。相對的,中東以及波斯灣週邊國家,卻因為廣大無邊的土地以及投資規劃時程而延宕了他們興建摩天大樓的速度。現在,之前的阻礙因素不在,杜拜趁著這波國際投資浪潮,大舉興建數百座摩天現代化大樓。
全球大的建築公司以及事務所均在杜拜找到他們的市場。跨國整合的一貫作業服務,使整個建築作業流程兼顧速度以及品質。比如在紐約完成建築物的外觀意象設計以及細部的設計施工要求,將建築圖面生產部分外包到孟買處理,幾天後將完成文件交到杜拜的專案經理手上去執行。帷慕牆變成某種標準的建築語彙並因為全球專業分工而使處理的速度倍增。更重要的是,快速的即時影像傳輸,使地產公司能夠透過網際網路完成許多交易。杜拜的成功要歸因於持續不斷的網路、通訊等基礎建設。這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意象傳輸的國家。
快速的建築意象傳達已經變成市場行銷的重要一環。”衛星”已變成都市規劃設計重要的媒介。透過軍事衛星科技,建築師,規劃師及工程師們已經將廣大的土地、沙漠、水域變成令人驚艷的全方位現代都市。衛星科技以及軍事探測技術將杜拜這個地方變成電視轉播的主角,並且如同明信片影像般令人心動的地產廣告,吸引著大量的遊客爭先前往。同時,衛星的影像對未完成的建築物以及都市規劃亦給予人一種發展潛力無窮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衛星遙測的科技原先是用來監控野生動物的發展情形以及水文地理的變化,現在已經變成一種全球的標準科技,用以監控工程的進行、傳達旅遊廣告等項目。
杜拜,一個全新的全球新興城市已經形成。杜拜的都市的意象在發展的同時已經傳達給全世界,所以無須驚訝杜拜位於Jumeirah Palm Island的私人豪宅在公開銷售短短十五天內,已經銷售一空。事實證明了影像/意象的傳達遠勝於事實。畢竟,70000個 Jumeirah Palm Island 的豪宅主人將在屬於自己的奢華社群裡,並存在google的衛星影像中。
當人們談到某地區的傳統建築比如說中東,就想到圓拱頂、幾何造型的伊斯蘭符號。的確,不論是傳統建築或是地區特色建築均屬於既存的建築印象。同時,我們也知道建築像一面鏡子,反映了當代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以及設計的趨勢。因此利用新的技術科技、新的建材,以及西方世界帶入的新觀念、新思潮,創造當代的中東建築時,這樣的建築形式以及語言同樣也代表中東的城市以及建築品牌形象。
如同香港的九龍灣一般,許多世界的建築師爭相在港灣上建立一棟代表性的建築。在中東地區,我們發現整合建築 (註:整合建築意思是將建築設計過程中加入商業上品牌形象的概念。一般在設計過程通常只滿足業主的需求,創造極大化的商業利益,以及維持公家機關如發展局、建管處等單位要求的公共利益,照顧都市空間以及行人利益。這樣的思維只滿足區域性的區球,在全球城市建築形象上缺少了商業品牌操作的一部分,利用有計劃的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等,配合商業的形象包裝手法,販賣一種建築意像)與整合品牌是同一件事;換句話說,整合都市主義(註:整合型都市主義如同整合建築一般,只是範圍畫擴大成整個都市,利用計劃性的都市規劃,配合商業形象包裝手法,販賣城市意像)以及市場行銷的規則,在中東這地區創造一個優質的場所。在中東這個地方,杜拜的城市規劃不單只是地產發展商的事情,更是政府的事情。杜拜的政府對於城市規劃及城市行銷的經驗給予全力的支持及肯定是前所未見的,因此杜拜的成功經驗能夠散步在全世界。
(註:杜拜政府部門幾乎由王室組成,因為著眼於石油黑金帶來的巨大財富以及天然資源耗竭的壓力,在規劃過程上,政府幾乎給予支持以及協助,因此行政過程相當迅速有效率,相較於國內行政過程的繁瑣,嚴謹,往往失去了機先。杜拜政府同時採用國際分工方式,像西方世界購買設計構想,在將概念轉成所有施工圖面,說明,並運用當地大量的人力,解決當地經濟的問題。另外,對國際的建築師、設計師或規劃師前往杜拜工作在工作簽證上,以及個人賦稅上也給予極大的優惠。上述的政府整體措施非常有利於打造一個優質夢想的國際城市。 )
在中東城市的觀察與巡禮中,筆者赫然發現他們的決心以及執行效率。同時,中東地區自我的識別性(自明性)的覺醒,以及城市行銷整合衛星科技,成功的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並且引入大量的金流,人流進入此地。台灣的市場能力,行銷能力無庸置疑的,惟獨在文化的自明性上一直非常曖昧。大量的外來文化在台灣找到第二春,成功的行銷包裝讓跨國品牌變成當紅的乍子雞。筆者常想,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如同中東一樣,在911事件後尋找區域文化的自我特色。有了區域的文化,民族的自信,在將上成功的品牌包裝、行銷等,台灣的城市一樣可以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同樣的可以如同電子商品一樣,將城市建築意像,行銷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