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 年7月17日,這名才從康乃爾大學畢業一年的年輕人,在「水牛公司」(Buffalo Forge Co.)工作時,發明了冷氣機。
但最初發明冷氣機的目的, 並不是為人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是為一些死物服務。
話說當年水牛公司的其中一個客戶 —— 紐約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廠,它的印刷機由於空氣的溫度及濕度變化,使紙張擴張及收縮不定油墨對位不準,無法生產清晰的彩色印刷品.於是求助於水牛公司。開利心想既然可以利用空氣通過充滿蒸氣的線圈來保暖,何不利用空氣經過充滿冷水的線圈來降溫?空氣中的水會凝結於線圈上,如此一來,工廠裡的空氣將會既涼爽又乾燥。1902年7月17日,空調的時代就由這印刷廠首次使用冷氣機而開始。很快的,其他的行業如紡織業、化工業、製藥業、食品甚至軍火業等亦因空調的引進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
1907年,第一台出口的空調,買家是日本的一家絲綢廠。1915年,開利成立了一家公司,至今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空調公司之一。但空調發明後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機器,而不是人。
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場,常因天氣悶熱而有不少人暈倒,而首先安裝了三台中央空調,此舉大大成功,涼快的環境使得人們的消費意慾大增,自此,空調成為商家吸引顧客的有力工具。
而後,空調為人們服務的時代,正式來臨了。但說到空調可以普及,主要是通過電影院可成事的。大多數美國人是在電影院第一次接觸到空調的。20世紀20年代的電影院利用空調技術,承諾能為觀眾提供涼爽的空氣,使空調變得和電影本身一樣吸引人,而夏季也取代了冬季成為看電影的高峰季節。隨後出現了大量全年開放的室內娛樂場所,如:賭場、室內運動場和商場…等,這些都得歸功於空調的出現。但因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阻延了空調於家用方面的普及,直到50年代經濟起飛,家用空調才正式走入普羅家庭。